畢業於台灣大學財政金融學系結業的林宛靜,捨棄不變的金融業飯碗,選擇在二十出頭的年紀創業。她從任職AppWorks之始創投的投資司理起頭,協助創業團隊募資。接下來,創立Sudo網路媒合平台,專注於電子商務界的人材媒合。若何打入一個與原先所學不不相幹的領域,還能闖出一片天?林宛靜從試探中找出解答。

 

2010年的冬季,有個女生站在台大綜合體育館的外面流眼淚,她對自己的人生感應徬徨無助,因為即便經過大學4年,介入分歧社團、積累分歧經驗,長期摸索下來,她依然不知道她自己是誰、想做些什麼。這就是其時我的表情,對於未來一片茫然。xyzxyzxyzxyzxyzxyzxyzxyzxyzxyz

 

台中女中卒業後,我順利考上台大財金系,進入銀行系統工作。一路走來,我仿佛走在一條人人欽羨的軌道上,但我每晚都在問自已: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?這裡就是能夠施展我最大能力的處所嗎?於是在銀行工作一年半的某天,我的腦殼彷彿斷了線,決定冒險踏入創業的範疇,那年我23歲。

 

30歲是一道「被界說」的關卡

 

我分開銀行,加入AppWorks,卸下鮮明亮麗的銀行界糊口。我穿上T恤、夾腳拖,參與籌劃上百次募資活動,我發現,這條創業路是我所嚮往的。

 

6年曩昔,我悟出一個事理,同時也要送給想創業的年青世代:請記得你的人生只有3發子彈。在你到30歲前,你只有3次機遇。

 

我目前所創立的Sudo,一天要看上千封履歷,個中有25歲、30歲乃至40歲的人,我可以很是肯定地告知大師:30歲擺佈,不論本身願意與否,你的人生城市「被界說」。屆時,你履歷表上的一切,或是你所留下的痕跡,將會決定你是個怎麼樣的人,在往後30歲到60歲傍邊,你會怎麼往上爬。

 

常常有學生問我,應該玩社團仍是要雙主修?那些都不過是面前的選擇。鮮少有人告知我,「我不想要做……,我想專注於……。」我認為,如果在30歲之前找不到渴想的路,沒辦法為胡想打下基石,將來也很難再找到機遇。



文章出自: https://news.sina.com.tw/magazine/article/15907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rkx2vn7u5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